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建设


廉矩


发布日期:2019-06-20 信息来源:制安分局 作者:赵星 字号:[ ] 分享

心中有廉规、行为有廉矩。不贪财,不苟取,勤俭持家,曾国藩所处的时代,为官者茫如群星,但是为官不贪的却寥寥无几。“廉”是曾国藩追求和自律的终极目标,他就是为数不多的廉洁官员之一,他的一生从未动用军中财物,未贪污军中粮饷。

他的朋友龙翰臣有着廉洁清正的作风,令人钦敬和仰慕。但是死后家境萧条衰败,曾国藩送了纹银才帮助办了丧事。曾国藩面对这种情形,也不禁发出“不特廉吏不可为,亦殊觉善不可为”的感叹!而不是虚伪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美化别人的困苦。韩愈曾说过:“贤德的人经常无法维持自身生活,没有贤德的人却志满得意,不可一世。”世人也常有“做官难,做清官更难”的感慨。发现廉洁和现实的矛盾性,还能勇敢真实地去面对,去做一个清廉的人,这必须具备内心的自律和修养,而制度只是外在的一种强制性约束。

历来有四种人。第一种人:贪污奢侈、生活糜烂、装腔作势,就是贪官。第二种人:巨贪,但“锦衣内穿”,外罩破衣烂衫,满口道德。第三种人:在制度约束下,抵制住了贪念,保住了清廉。第四种人:就是圣人,如同山谷中的清风,心中的贪念已经自然消失,坦荡而明朗。

毛泽东说:“曾国藩是达到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至高境界之人”。儒家讲的是先真心实意修身养心、秉承礼法,管理家庭,即立德,然后才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立功。如果不修身,身不正,又谈何治国。

曾国藩认为,“崇俭约以养廉”。要想学习清廉正直,必须先知足。俭也可养德,节约就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家人给曾国藩做了一件缎子衣服,他只是在重要场合下穿,平时就收起来,十几年后他去世时,衣服还和新的一样。即使拥有别墅豪宅,广厦万间,晚上睡觉时也只是占有一张床。但是人们总是浸淫在奢侈和浮夸之中不能自拔,致使对金钱的欲望无穷膨胀,最后身陷牢笼,剩下的还只是一张床。

自身的俭,可生廉,廉洁之风,又可以弘扬社会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还可以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如果人们事事知满足、节俭,人人守约,那么社会不正当风气就可挽回。

我看到曾国藩所注的“廉矩”二字,更愿意理解为内心的自律,而不是外在的制度。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