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霜染大坝时,他们把思念寄回远方


发布日期:2025-10-28 信息来源:制造安装公司 作者:赵润喆 字号:[ ]

当深秋的风吹过峡谷,在大坝的廊道里绕了第三圈,安全帽檐上已挂满了一层细密的白霜,被他呵出的热气熏得微微发潮,像极了老家屋檐下挂着的、重阳节前才会有的薄霜。手机在工装口袋里震动时,他正蹲在钢筋架旁检查预埋件,指尖的铁锈蹭到屏幕上,把妻子发来的视频通话界面染得有些模糊。

妻子的声音裹着老家院子里的秋风,镜头里突然探进小女儿的脸,举着块沾了桂花的重阳糕:“我留了最大的一块,等你回来吃!” 李师傅咧嘴笑,指节却悄悄攥紧了手里的扳手——去年重阳他答应孩子,今年要带他去山顶赏菊,可江畔的这座大坝,还等着他们完成浇筑。

峡谷里的重阳节没有登高的石阶,建设者们把“登高” 换成了爬脚手架。暮色压下来时,泄洪闸的轮廓在余晖里渐渐清晰。李师傅和工友们站在坝顶,望着远处奔流的江水,风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掏出手机,对着大坝拍了张照片,发给家里:“你看,这坝又高了一截,等它建成了,下游的庄稼就不怕旱涝了,咱们老家的灌溉渠,也能多引些水。” 视频那头,妻子把镜头转向窗外,老家的山尖上,夕阳正慢慢沉下去,和坝顶的晚霞连成了一片。

夜里的工地依旧亮着灯,混着机械的轰鸣声中,李师傅偶尔会抬头望一眼月亮。他记得老家的老人说,重阳节的月亮最亮,能照见远方的亲人。此刻月光洒在大坝的防渗墙上,像铺了层银霜,他忽然觉得,自己和无数建设者垒起的每一块混凝土,都像是寄给家乡的信——信里没有茱萸,没有重阳糕,却装着他们对家的牵挂,装着让山河安澜、人间安康的心愿。

夜深时,手机屏幕又亮了一下,是小女儿发来的语音,带着困意:“爸爸,我把重阳糕放在冰箱里了啦,你快点回来呀。”李师傅把手机贴在胸口,继续走向大坝深处。霜气更重了,可他知道,等春天再来时,这座大坝会挡住汛期的洪水,会送来甘甜的江水,而那时,他就能带着孩子,去爬一次真正的山,看漫山的菊花,感受他年轻时在工地见过的、最温暖的朝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