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四月书韵里的七里河建设华章 | ||||
| ||||
人间四月,郑州七里河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各类施工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干劲十足。就在这繁忙的施工之际,一场别开生面的精神建设活动——读书活动,也在项目部悄然展开。这看似互不相关的二者,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建设乐章。 四月的阳光,如同金色的纱幔,轻柔地铺洒在七里河项目的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工人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施工大干的交响曲。在桩基施工区域,打桩机高高耸立,粗壮的桩锤有节奏地起落,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随着桩锤一次次落下,一根根预制桩被精准地打入地下,为整个七里河项目施工筑牢坚实的基础。施工人员们全神贯注地操作着设备,密切关注着各项参数,确保桩基的垂直度和入土深度符合标准。现场扬起的尘土,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是施工者们奋斗的“战旗”。 河底齿墙浇筑区域同样忙碌非凡。混凝土搅拌车一辆接着一辆地驶向浇筑点,将搅拌好的混凝土缓缓倒入特制的模具中。工人们手持振捣棒,熟练地操作着,让混凝土均匀地填充在齿墙的每个角落,消除其中的气泡,保证齿墙的密实度和强度。施工的另一旁,河水在施工的扰动下泛起层层涟漪,与混凝土的浇筑声相互呼应,仿佛在共同谱写一曲建设之歌。 在钢筋加工场,电焊机闪烁着耀眼的弧光,切割机器发出尖锐的声响。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设备,将一根根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弯曲、截断、焊接。他们仔细测量每一段钢筋的长度和弯曲角度,确保加工好的钢筋尺寸精准无误。这些加工好的钢筋,如同河道工程的“骨骼”,将被运往各个施工部位,为整个项目提供稳固的支撑。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设立的职工书屋,成为一片宁静的精神绿洲。每当休息时间,员工们便会走进书屋,挑选一本心仪的书籍,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有的员工专注地阅读水利专业书籍,对照着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他们研究水利工程原理、施工技术规范,结合现场遇到的难题,从书中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在处理桩基施工中遇到的桩身垂直度偏差问题时,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学习到新的校准方法,成功解决了难题,保证了桩基的质量。有的员工则翻阅文学作品,在优美的文字中舒缓工作的压力,汲取心灵的养分。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喧嚣被隔绝在外,只留下翻书的沙沙声和偶尔的轻声讨论。 读书活动不仅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更为七里河项目施工大干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员工们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施工过程中,他们能够运用书中所学,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例如,在进行河底齿墙浇筑时,技术人员通过学习先进的浇筑工艺和养护方法,优化了施工流程,使得齿墙的浇筑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减少了后续维护成本。而文学作品则激发了员工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面对复杂的施工任务时,能够开拓思路,勇于创新。 在这个人间四月天里,七里河项目施工大干与读书活动相互促进,共同书写着七里河项目的壮丽篇章。员工们用汗水和智慧,在大地上描绘出未来水利工程的宏伟蓝图;用知识和梦想,在精神的领域里构建起一座又一座的丰碑。随着时间的推移,七里河项目在施工大干的热潮中不断推进,而读书活动也将持续开展,为项目的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未来的日子里,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不仅会矗立起一座座现代化的水利设施,发挥着防洪、灌溉、供水等重要作用,更会培育出一批批有知识、有文化、有担当的新时代水利建设者,为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