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此爱如光 岁岁长明 | ||||
| ||||
今年我23岁,母亲44岁。 自我可以提笔写作起已有十载光阴,岁月如同细沙般在指间流逝,我年岁渐长,母亲也慢慢老去,而我却始终未曾写过关于母亲的文章。如今,母亲节将至,正好借此时机,弥补这一缺憾。 二十世纪末,还是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20岁的母亲也正是遵从了她父母的意愿嫁给了父亲,21岁时便生下了我。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20岁也只是刚刚步入大学的年纪,而我的母亲却已经成为孩子的妈妈。当我呱呱坠地,她用尽全身力气后虚脱的躺在旁边,那时候她可能还没做好当妈妈的准备,对于她而言,从来没有人教她怎样当好一个母亲,我能想象到当时母亲笨拙又小心的喂我喝奶,哄我入睡,一定费了很大力气,毕竟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从那时起她的余生就只剩下柴米油盐,再无诗和远方。我想母亲也有一些遗憾吧,但她总是不说,或许这么多年的照顾家庭她早已疲倦不堪,或许这么多年的辛勤劳作早已心气全无,又或许她也觉得人生就该这样——安安稳稳、平平淡淡也很好,只是身为人子的我从未问起过她,直到现在我也是在靠自己的猜想来努力还原她的不易。 母亲的脾气是极好的,自我记事起,母亲未曾发过一次火,也未曾打骂过我。母亲总是那么得平静,平静地为一家人操持一桌饭菜,平静地打理着家中的每一个角落,平静地扛起锄头劳作于田间,平静地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在她的世界里,似乎没有太过激烈的波动。直到我高中的某天,突然接到姥姥去世的消息,我才第一次看到母亲眼眶哭得红肿,原来她不是没有情绪,只是在家庭和儿女面前她选择了坚强,于是我明白了那句“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的意义。姥姥的离世使得母亲失去了这个世界上最坚实的凭仗——那是母亲的妈妈,是最疼爱和牵挂她的人。从此没有了故乡牵肠挂肚的盼儿归家,只有每每怀念往昔的饭菜香话语长。 长大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我去往远方,母亲留在家乡。当取得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家都欣喜不已,母亲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但当时我们不知道的是,这次外出求学,只是我愈行愈远的开端。等我学满毕业后,寻得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临行前母亲特意拿出她攒的几千块钱,叮嘱我出门在外,要学会照顾自己,于是这一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又具象化了。直到现在我才终于明白朱自清的那句“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的意义,而母亲的脸上也留下越来越多岁月匆匆而过的痕迹。这次春节归乡,我发现母亲开始有白发,便惊讶道:“妈,怎么白头发这么多了。”母亲尴尬地挠挠头轻声道:“我都没注意,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长的。”在我的记忆里,年轻时的母亲,也会梳妆打扮,所以她又怎会没有察觉自己白发增多,只是早已被生活磨灭了爱美的热情,使得她假装不在意罢了。 我懂事以后,总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对母亲是有所亏欠的,亏欠她十月怀胎时的辗转难眠,亏欠她一朝分娩时的疼痛难捱,于是我十分信奉“母在不庆生”这句古话,所以每年生日我总会刻意的忘记,但母亲却又总会记得,发来消息提醒我“生日快乐”,叮嘱我吃饱穿暖。可是母亲呢?这本该是母亲的苦难日,所以它并不“快乐”啊,但我却总学不会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时至今日,我未曾主动发送信息关心母亲,更别提好好的说一句“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五月,明媚而灿烂,有春的温柔,有夏的热烈,母亲的爱也是如此。小时候,母亲的爱是我疯玩回家后的一桌饭菜;初中时,母亲的爱是早晨五点开始准备的早餐;高中时,母亲的爱是周末的匆匆一面;大学时,母亲的爱是电话那头的千叮万嘱;现在,母亲的爱是盼我早日归家。我的家庭并不富有,但我成长至今却从未有生活上的顾虑,我很庆幸我有一个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这都归功于母亲的呵护。这几年我也去过不少地方,每每和母亲说起,她也会目露向往,所以我心底偷偷藏下一个愿望,总有一天我要带着母亲去她听闻里的远方。 文章至此,愿我在往后的时光里可以学会大方的表达对母亲的感恩。谨以此文,祝我的母亲以及全世界所有母亲,岁岁安康!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