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水印青春 筑梦山河


发布日期:2025-09-02 信息来源:三公司 作者:高智馨 字号:[ ]

初离象牙塔时,总觉山河皆在书卷中。四年的时光悄然过去,我还来不及怀念老师和同学,就已踏上了新的征程。我拖着行李箱一路颠簸,绕过门前的蜿蜒小道,最终站在水电三局三公司青岛官路水库的大门前。此时我才惊觉自己即将转化身份,迎接新的未来。

两个月前我还在为褪去学士袍而怅然,如今却在这里成为青岛官路水库项目上的一名新职工。我感觉似乎有些不真实,但这里发生的一切无不告诉我自己需要快速成长起来!于是我跟着师傅开始学习党建工作的相关文件,逐步熟悉项目党建工作。在这里的日子里我总注意到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光辉:在项目部上无论是安全帽还是工作服上,到处都有党徽的身影。这些画面让我想起《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党性修养何尝不是这般在日常中打磨淬炼?

项目部落脚在美丽的小村庄,推窗是望不到头的大片玉米地。最初来的几日,总被凌晨时头顶掠过的飞机声惊醒,我就干脆爬起来望着窗外如星子般散落在树林的照明灯,恍惚间觉得自己成了筑巢的雨燕。这里生态环境好,气候也宜人,在宿舍和地上经常能看见许多可爱的小生物。在宿舍里跟朋友打电话,她笑称:“当初连看见小虫子都害怕大叫的人,现在面对青蛙蜘蛛什么的竟然觉得有些可爱?”我站在项目部的大院里感受着夏日的风拂过临时板房,带来机器轰鸣声与夏虫的合鸣。傍晚时分,我在桌子上写下今日所获,忽然觉得笔下线条仿佛变成了江河的支流——才惊觉原来每代水利人都是历史的执笔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水利篇章。而这点点墨迹里沉淀的更是千万个建设者“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八月的青岛,太阳像枚烧红的铆钉钉在天幕上。我站在送清凉的队伍里,感受到汗水早已浸透额发——这是我来水电三局青岛官路水库项目的第十五天,也是第一次以组织者而非旁观者的身份参与慰问活动。“小高,过来把清凉被拿着!”部门主任的吆喝声穿过了夏虫的鸣叫。他利落地将红色横幅展开,吆喝着大伙分发物品。我记得那天很晒,工人们本就黝黑的脸晒得红扑扑的,但是我看见每个人都裂着嘴大笑,两排的牙被脸衬得特别白。“娃娃们有心了!”满脸沟壑的工人们开了瓶盖大口大口的喝着水,凉白开顺着他古铜色的脖颈流进工装领口。我那天特别开心,因为我感觉自己好像真正成为了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这段时间在项目上,我深切感受到这是一个温馨的地方,大家伙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簇拥在一起,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前段时间在食堂经常有哥哥姐姐问我适应的怎么样,我很开心地说:“一切都好。”在这里我受到了很多帮助,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然而真正让我触到三局人温度的,是那次跟随工程部的人前往施工地。站在一片广阔的土地上,我好像重新回到了大西北,热烈的风拥入我怀,望着这片黄土地分外亲切。我们这些新入职的学生看什么都新奇,带着安全帽这里摸摸,那里看看。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下工地。天气不算炎热,但工人们卖力的干活,黝黑的皮肤在太阳下反射出一种古铜色。汗珠顺着他们的脸颊如银线般争先恐后的掉落下来,在土地上砸出不大不小的坑来。工程部的工程师带着我们一路往前走,才发现一个望不到头的巨大水库,我当时的心情用任何华丽的词藻都描述不出来。站在这里我终于理解什么是“水利万物而不争”。那种震撼和惊讶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独属于我们三局人的那一份肯吃苦,不怕难的伟大精神,我心里不由得出生一种巨大的骄傲。接下来我们边走边看,听着工程师跟我们介绍了一些水库项目的具体情况,同行的工程部同学学的很认真,边走边记,跟着师傅一路虚心请教,我也在旁边照猫画虎想学个明白。

时间过得飞快,一个月前我还在图书馆背诵中古文学,如今却在一钉一铆间看见文明的延续。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三局人将继续携手共进为祖国大地添砖加瓦,我将竭尽全力把所学和实践相融合深根在这片大地上。

且以新墨续江河,愿做青山铺路人。这是我在水电三局学到的第一课,也是岁月馈赠给所有三局人的共同印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