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绿电奔涌——浙西南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发布日期:2025-09-25 信息来源:新闻中心 制造安装公司 作者:李国欣 张锐 王新怡 摄影:陈俊 楼易承 字号:[ ]

9月25日,在浙西南腹地的崇山峻岭间,由中国电建设计施工的国网新源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6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这座浙西南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全部机组实现投产发电目标。

在这片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热土上,中国电建的建设者们以山河为卷,以汗水为墨,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抽蓄电站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从开工建设,到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再到实现“一年五投”目标,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属于抽蓄铁军的精彩篇章。

一年五投  创造缙云速度

为国储能,央企责任。

国网新源缙云电站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国家能源局“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浙西南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安装6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电动机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调峰调频电源,对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提升电网稳定性意义重大。

该电站由中国电建所属华东院承担勘测设计任务,水电十四局承担主体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施工任务,水电三局承担机电安装施工任务,水电十二局承担闸门及金属结构设备施工任务,西北院承担监理任务,中南院负责土建中心试验室任务,北京院负责工程施工安全监测。

在9月25日电站全机组投产总结大会上,水电三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米振柱发言说到:“我们创下了一系列行业佳绩:创造了首台机组浇筑至发电机层实际用时9.5个月的先进工期;自2024年11月首台机组投产以来,以平均不到2个月投产一台机组的“三局速度”,不仅圆满完成“一年五投”的既定目标,更超额实现了“十月六投”的优异成绩!”

国网新源缙云电站作为水电三局制造安装公司承建的首个“土建+机电”一体化施工抽水蓄能电站,主要承担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水力机械、电气一次、电气二次等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地下厂房、地面开关站等与机电设备相关部位的土建工程施工。水电三局承载着国家能源转型的战略使命,也是抽蓄铁军奋斗征程中的一次淬炼。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严峻形势,水电三局制造安装公司缙云机电设备安装项目部开创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五维同步”施工法。这一创新施工理念打破了传统施工模式中各环节相互割裂的局面,实现了土建与机电安装同步验收、设备调试与系统联调同步推进、技术方案与资源配置同步优化、安全管控与质量监督同步升级、党建引领与生产经营同步融合,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协同性。

项目党支部书记、经理陈宗贤介绍,项目团队将总工期拆解为若干个关键节点,建立“日碰头、周复盘”机制,针对管路安装、电气接线等交叉作业,以“空间分区、时间错峰”模式,优化工序、减少窝工;在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技术人员反复校验参数,确保每一个环节精准无误;施工人员日夜奋战在一线,争分夺秒推进工程进度。

在“五维同步”施工法的指引下,项目部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2022年8月,地下厂房交面后,面对尾水管和蜗壳外包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难题,技术人员精心编制技术方案,合理划分浇筑区域、分层分块,控制每次浇筑的几何尺寸,规划好浇筑方向、位置;针对蜗壳外包混凝土浇筑,在蜗壳变形监测处,布控百分表监控设备,实时观察浇筑过程中蜗壳变形数据,最终出色完成了浇筑任务,更创造了首台机组浇筑至发电机层仅用时9.5个月的先进工期。

类似这样的挑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数不胜数,项目团队以昂扬的斗志和高效的执行力,陆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要节点目标。

2024年11月30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2025年1月22日,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2025年4月25日,3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2025年6月7日,4号机组投产发电。

2025年7月30日,5号机组投产发电。

2025年9月25日,6号机组投产发电。

据统计,项目部累计完成168项关键节点,18项合同约定控制性节点目标均提前完成,2025年度更是实现了“一年五投”的壮举,创造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领域的“缙云速度”。

一系列重要节点的顺利完成,不仅体现了水电三局雄厚的施工管理水平,也彰显了三局建设者团结拼搏、奋勇向前的精神风貌,更展示了中国电建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领域的领先实力。

创新攻坚  彰显科技实力

国网新源缙云电站是水电三局巩固抽水蓄能品牌建设的重点项目,项目涉及主机、辅机、电气一次、电气二次、通风空调、消防、土建、装修等各个专业系统,内容多、范围广,土建施工与机电安装交叉作业频繁,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卡脖子”难题。

抽水蓄能机组被誉为水电设备的“皇冠明珠”,其安装精度和技术要求极高。例如,国网新源缙云电站地下厂房机组段混凝土施工跨度大,系统集成涉及十余个专业子系统,调试周期较常规项目压缩30%,等等一系列难题都对水电三局的技术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为攻克这些技术难关,项目部组建了“四新技术应用”小组。小组汇聚了项目不同专业领域的技术骨干,他们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开展联合攻关,累计开展19项技术革新,制定了《立轴悬式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调试技术研究》等2个Ⅱ类科技研发项目,完成1个实用新型专利,获得6项省部级QC三类成果,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厂房混凝土入仓方式选择上,由于地下厂房机组段混凝土施工跨度大、浇筑放量大、施工交叉作业频繁,项目部采用地泵结合小型布料机、吊罐等多种混凝土入仓方式,既提高了混凝土浇筑效率,又保证了浇筑质量。在土建施工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完成各部位混凝土浇筑施工,为后续机电安装预留足够的工期。

针对地下厂房大跨度、超高度的多层框架楼板结构,项目部技术骨干讨论出以设计楼层为分层单位进行整体浇筑的方式,将板梁与框架柱同步浇筑。在保障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分层分仓,优化施工工艺,加快主体施工进度,同楼层板梁柱同步浇筑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载重能力更强,便于形成流水作业,同时楼面外观质量良好,施工安全风险低,提升了混凝土浇筑效率和整体质量水平。厂房混凝土浇筑质量优良,被业主单位评为《主副厂房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样板工程》。

这些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建设者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探索,是他们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建设过程中,项目部积极推广建设基建期数字化管控系统,基本实现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生产等关键环节的多域一体化智能管控,打造了抽水蓄能工程建设的高效样板。应用电缆施工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三维手段实现电缆敷设施工的智能化、精细化,施工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60%以上,迈出了国内水电机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关键一步。项目部还成功将玻璃纤维筋这一新型复合材料应用于母线洞底板施工,不仅破解了传统钢筋在特殊环境下的施工难题,更以“绿色、高效、智能”的技术优势,为行业树立了新材料应用的标杆。

党建引领  凝聚红色力量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让党旗在项目建设一线高高飘扬。

项目党支部书记、经理陈宗贤说,越是施工难度大、任务重的关键战场,越需要党员亮身份、冲在前、作表率。在机组安装的关键时期,党员先锋队连续奋战几个昼夜,解决了设备调试中的关键问题,首台机组试运行期间,所有关键指标全部达到“精品机组”的要求,实现了所有建设者们的自我突破,也是对支部党员专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最佳诠释。

项目党支部紧扣“机电安装高精度、高协同、高效率”要求, 持续深化党建融合模式,将党建优势转化为项目建设动能,形成“全员参与、全程管控、全面提效”的攻坚格局。党支部整合20余名技术、质量、经营、调度专业党员骨干,组建“党员先锋队”,下设“质量优化、技术革新、变更创效、进度管控”四大专项小组,形成“支部统筹-党员攻坚-全员参与”的攻坚矩阵,精准对接各环节开展“靶向攻坚”。建立“周复盘、月总结”闭环管理机制,确保“人人有责任、事事有抓手、件件有着落”。

在党建引领聚合力,攻坚克难齐奋进的良好氛围下,项目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紧密结合,创造了首台机组浇筑至发电机层仅用时9.5个月的施工纪录,提前四个月完成首台机组定子吊装,从首台机组开始平均2个月投产一台机组的傲人成绩。

高举“党建红”,携手“共富路”。项目党支部积极与属地政府开展党建联建,以党建促发展,让党建工作与生产建设深度融合,使各单位党组织由单打独斗“单一体”变为合作共赢“共同体”,形成党建共建共享共促新局面。2023年,项目党支部与缙云县方溪乡及各参建单位共同建立“蓄能兴乡”党建联盟,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在共建单位之间开展组织联建活动,先后开展了志愿助农、“敲门行动”、共富工坊建设等,密切各方合作关系,不断提升联建质效,将志愿活动转化为党建联建志愿服务队“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暖心活动。

据统计,党建联建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党建联建活动10余次,志愿服务20余次,涉及300余人。缙云县“蓄能兴乡”党建联盟被列入党建联建省级典型案例名单。

这种政企协同的党建联建模式,不仅树立了央企与地方合作共赢的典范,助推了缙云抽水蓄能项目的稳步建设,更为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面对“土建+机电”一体化项目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项目部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三维培养体系”。纵向建立起“新员工-技术骨干-项目班子”的晋升通道,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横向开展土建、机电、调试等专业轮岗,让员工能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拓宽知识面与视野;立体实施“师带徒”计划,28对师徒签订培养协议,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帮助新员工快速成长。这支平均年龄26岁的青年团队,以富有朝气且充满活力的状态,共同为缙云抽蓄电站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从蓝图到现实,从“荒芜之地”到“一年五投”,中国电建的建设者们,是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诗行。他们的智慧,在蓝图的方寸之间运筹帷幄,他们的汗水,滴落在地下厂房深处,他们的奋斗故事,不仅铭刻于机组的每一颗螺丝,更流淌在万家灯火的璀璨里。

蓄势聚能启新程,抽蓄铁军奏强音。国网新源缙云电站全面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6万吨,进一步增强华东地区的电力调节能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防线,推动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建这支“抽蓄铁军”将继续秉持“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为我国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作出央企更大贡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