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似格桑开雪域——水电三局深度融入服务西藏高质量发展 | ||||
| ||||
“雪域高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全国各地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这样说。 听滚滚雅鲁藏布江唱着欢歌,看巍巍喜马拉雅山披上霞帔,藏家儿女开颜起舞,与古老的布达拉宫一起沉浸在璀璨斑斓的灯光里。而这每一束光,都来自于电力建设者的付出。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水电三局进入西藏区域市场30周年。三十载步履坚实,三十载征途壮丽,一代代水电三局建设者好似开遍雪域的格桑花,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自我要求,在这片离太阳最近的土地上参与建设近30个工程项目,筑起一座座能源“仓库”、织就一张张民生“网络”,用一件件精品杰作诠释着“富民兴藏、长期建藏”的初心,成为西藏发展征程中不可忽视的“建设者”与“守护者”,与西藏人民共同谱写着一首首荡气回肠的恢宏史诗。 (甲岗水电站) 风雪未阻光明之生 有江河处,就有光明;有奋斗处,就有感动。 高原的发展,能源是先行官;雪域的光明,江河是源动力。在西藏能源建设的版图上,水电三局的文脉早已与金沙江、麦曲河、扎曲河、申扎藏布河等水脉交融。如珍珠般散落藏区的水电工程,不仅点亮了万家灯火,更为西藏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奠定了坚实根基,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 “动力引擎”。 水电三局,组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世界500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的成员企业,以“建设清洁能源、营造绿色环境、服务智慧城市”为使命,聚焦“水、能、城、数”主业,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集成前期咨询、勘察设计、投资融资、施工建造、装备制造、运营管理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是行业领先的土木工程、城市建设、装配制造及专业工程综合服务商。 1996年2月开工建设的甲岗水电站,是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的62项援藏工程之一,坝顶高程达4751.3米,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的水电站。 然而,施工现场氧气含量仅为平原的55%,全年有效混凝土施工期仅5个月,冬季气温低至零下23摄氏度,普通混凝土浇筑后会迅速冻结开裂。为破解这一难题,水电三局建设团队全力攻关,通过掺入抗冻剂、早强剂调整材料配比,同时创新采用“双棚保温+电加热养护”工艺,准控制养护环境温度精,保障了混凝土强度达标。 1998年9月,甲岗水电站机组成功并网发电,申扎县彻底摘掉了“无电县”的帽子,结束了当地百姓世代点酥油灯的历史,也为申扎县培育了最初的产业萌芽,被当地群众誉为“点亮幸福生活的灯塔”。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甲岗水电站的光芒从未黯淡。 此后,水电三局在西藏水电领域持续发力,麦曲河水电站、加达水电站、雪卡水电站、果多水电站、叶巴滩水电站、苏洼龙水电站等项目,清晰地见证了水电三局建设者拼搏的身影。那些在风雪中凝固的混凝土,那些融入工程肌理的技术创新,那些跨越民族的深情厚谊,共同点亮了世界屋脊上的希望之光。 (苏洼龙水电站) 大江龙吟奋进之声 “2018年的灾难,我记忆犹新!得亏了那些建水电站的人”,时隔多年,四川巴塘与西藏芒康交界的金沙江峡谷中的村民对记者讲述往事,仍面有悸色。 原来,2018年正值西藏首座百万千瓦级电站——苏洼龙水电站厂房建设关键期,因电站上游山体突发大塌方,10月和11月先后两次造成堰塞湖险情,堰塞湖库容达7.75亿立方米,洪峰流量飙升至21760立方米/秒,为金沙江上游有历史纪录以来的最大洪峰,电站下游村民陷入恐慌。 当此之时,水电三局建设团队积极备战、顽强应战,除科学组织职工群众和设备物资进行战略转移外,还派出突击队投身到堰塞湖的抢险攻坚战中,成功挽救了下游村落数万名群众的生命财产。 而这只是水电三局苏洼龙建设历程的一个片段。从2015年开工到2022年全部机组投产,水电三局建设者栉风沐雨7年,以“建设四好工程、助推藏区发展”为主题,积极创建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三先”党建品牌,开展六个创新管理,持续夯实项目管控、强化施工组织、攻克技术难关、加快施工进度,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切实将苏洼龙水电站打造为安全好、质量好、效益好、形象好的“四好工程”。 2022年12月,苏洼龙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创造“季度三投、半年四投”的优异成绩,成为金沙江上游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首座建成投产的电站。 水电三局两个参建单位获评四川省“工人先锋号”,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荣获2023-2024年度“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2025年,苏洼龙水电站被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授予“电力优质工程”奖,被西藏自治区住建厅授予“雪莲杯”优质工程奖。 截至2025年4月15日,苏洼龙水电站连续安全运行达1000天,枯水期累计向西藏送电5.52亿千瓦时,有效缓解“丰盈枯缺”用电矛盾。年均节约标准煤1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0万吨。 (尼洋河防洪工程) 多元共绘绚烂之景 高原风骨,三局风采。 从水电到非水电,从野外到城市,从单一到多元,水电三局的业务触角不断延伸,将央企优势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动能,成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西藏考察调研,来到林芝市尼洋河大桥,实地察看雅鲁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要求“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水电三局建设者牢记嘱托,在尼洋河左岸巴吉至四桥段防洪工程建设中,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理念融入技术方案,让防洪工程不仅是 “安全线”,更是 “生态线”。今年6月,项目通过完工验收,有效保护巴宜区物流产业园、博物馆、烈士陵园及巴宜区河西污水处理厂,保护远期城市发展用地约7200亩、人口4200人,改善生态环境,对促进巴宜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拉萨城投2018年地产开发项目的实施,为拉萨市提供了大量的商业和住宅用房,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水电三局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了当地建筑行业的发展。该项目荣获中国电建优质工程(产品)奖。 昌都市边坝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将现代建筑技术与传统藏式风格完美融合,既改善了牧民居住条件,又保护了民族文化特色。该项目成为西藏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幸福家园”。 山南市乃东区才朋50兆瓦光伏电站的建设,是对高海拔工程施工极限的全面突破。场区海拔介于4994米至5100米之间,不仅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的光伏发电项目之一,而且该地年均气温仅2.5摄氏度,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60%,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且强紫外线、昼夜温差大、冻土深厚等自然条件,对施工人员与设备都提出了严苛考验。但就是在这片“生命禁区”,水电三局建设者以“生态友好、技术领先、民生共富”的建设实践,为西藏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近8万块光伏板如银色铠甲般铺展在世界屋脊上,与湛蓝天空相映成辉。 水电三局参建的西藏首个大型盐湖提锂项目——扎布耶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于2025年9月25日正式投产,设计年产电池级碳酸锂9600吨、工业级碳酸锂2400吨,成为央企在锂电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一个个项目的建设,惠藏区,通民心,也让水电三局深度融入雪域高原。 (定日县抗震救灾) 兴业长存民生之念 在西藏发展的征程中,水电三局不仅是“工程建设者”,更是“民生守护者”。30年来,水电三局始终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发展血脉,以就业帮扶、公益助学、志愿服务、抗震救灾等实际行动,与西藏各族群众心手相连,用央企担当书写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情篇章。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水电三局助力西藏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自2018年招收藏族职工以来,水电三局累计招收藏族大学生40余名,并为当地群众创造劳动就业岗位600余个,涵盖工程建设、技术研发、后勤保障等多个领域,不仅为藏族职工提供了稳定收入,更通过“师带徒”“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藏族女职工维色拉姆,被西藏自治区总工会授予“西藏五一劳动奖章”,成为民族团结与就业帮扶的“鲜活榜样”。 2023年,当得知一名藏族高考生因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时,水电三局立即向其捐资3万元,帮助其圆了大学梦。水电三局还积极组建“星火”志愿服务队,主动对接属地单位,开展“绿满拉萨”植树造林、“爱心助考”为考生保驾护航、“青春导医”为老人提供就医指引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每一次善举就是一份温暖,在广袤的雪域高原上扩散传递。 2025年1月,海拔4300米的日喀则市定日县突发6.8级地震,水电三局第一时间统筹资源紧急驰援灾区,建设者们在长所乡古荣村持续奋战22小时,克服余震、严寒等困难,搭建起灾区第一批30套活动板房,这些“生命方舟”不仅为受灾群众遮风挡雨,更配备供暖设备,展现出央企应急救援的硬核实力,受到灾区群众和政府的高度赞誉。人民网、央视新闻、西藏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救援行动,彰显了“中国速度” 与“央企担当”。 “建一个工程,树一座丰碑,惠一方百姓”,水电三局建设者兑现了他们的诺言。“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拉萨工人先锋号”“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先进企业”“拉萨市劳动模范”“新时代西藏民族团结进步标兵”……每一项荣誉都是对奋斗者的嘉许。 为什么格桑梅朵能成片成片地绽放在缺氧低温的雪域高原,能带给藏家儿女以幸福的感受和美好的希望?也许是因为格桑梅朵有着与水电三局儿女同样的精神。江河浩荡,见证着央企担当;山川逶迤,铭记着尖兵足迹。站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一名水电三局驻藏建设者对记者说:“慨当以慷,击浪远航。水电三局儿女将继续与西藏人民一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共创更加灿烂的明天,在雪域高原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辉煌篇章。”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