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筑根基 科技赋能惠民生——水电三局基础建筑公司宝鸡水厂项目书写时代答卷


发布日期:2025-08-29 信息来源:基础建筑公司 作者:吴博妍 字号:[ ]

在蟠龙塬这片高出城区180米的黄土台地上,水,曾是比粮食更金贵的存在。清晨四点,当地的老汉就要牵着毛驴去三里外的水池驮水,一桶水要用三天——洗脸、洗衣、饮畜,最后还要浇地。新买的烧水壶用不了几天就结满水垢,孩子们总说喝了肚子疼。“宁给一个馍,不给一碗水”的古老谚语,道尽了塬上十万群众的心酸。

2023年冬天,水电三局的测量仪第一次架在塬上时,村民们围着看热闹的眼神里,既有期待又有怀疑。两年间,123.9公里的输水管网如血脉般在沟壑纵横的黄土塬上延伸,建设者们用智慧和汗水,在民生期盼与工程技术间架起桥梁。

喝水难愁坏塬上百姓,引好水惠及千家万户

蟠龙塬高出宝鸡城区180米,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成了"水困"重灾区,水,曾是比粮食更金贵的存在。在过去,当地居民为获取生活用水,不得不使用特制的大木桶,并驱赶牲口前往附近的水池取水。尤其在干旱季节,由于降雨稀少,获取饮用水的难度更是大幅增加,村民要摸黑走十几里山路取水,一盆水要反复用上三四遍。此外,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差,钙化现象严重,有些村民新购买的烧水壶仅使用几天,内壁便结满厚厚的水垢。因此,当地流传着“宁给一个馍,不给一碗水”的说法,涮锅水舍不得倒掉,洗过衣服的水再用来饮牲口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何喝上好水?这无疑再次唤起了整个塬上10万人“喝水难”的深切忧虑。

为解决塬上百姓的饮水难题,项目选定冯家山水库作为水源地,采用"自流+智能加压"技术,让冯家山水库的优质水源翻越180米高差,为方圆12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输送健康饮用水。2025年6月,白金山水厂最后一簇焊花熄灭,标志着历时两年的民生工程圆满完成主体安装,困扰蟠龙塬区多年的饮水难题终成历史。700多个日夜的奋战中,建设者以"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用数万米精密铺设的管网诠释"人民至上"。当清泉即将入户,建设者们黝黑脸庞上的笑容,是最美的责任担当。

观乡土心怀国之大者,为民生细悟枝叶关情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民生工程正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项目找准自身职能定位和工作发力点,有心怀“国之大者”的高瞻远瞩、“多打大算盘、算大账”的战略眼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始终为居民群众谋利、为公司在宝鸡市场的品牌形象添彩。

1月21日,突降暴雪,积雪难融,路面结冰,为保障出行安全,防范跌滑的安全风险,项目党员干部带领项目全体领命出击,扫除积雪、破除坚冰,切实保障了附近居民的安全出行,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三局的奉献精神。

3月24日,倒春寒来得猝不及防,雨中夹着冰碴子。工人们仍坚守岗位只为完成节点目标,手指冻得发僵,项目党支部为其送来御寒姜汤、驱寒送暖,全力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让工作有温度。

5月21日,芒种时节的塬上,麦浪翻滚如金。项目组抢在收割前,加班加点铺设输水管道。挖掘机小心绕过麦田,工人连夜回填土方。天亮时,新翻的土地已冒出草芽——那是工人们特意撒下的,既护水土,又不误农时。收割机轰鸣着开进田地时,管道已悄然埋好,麦收、施工两不误。

7月,宝鸡市遭遇罕见暴雨,当地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道路交通与电力、通信中断,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及职工组成“抗洪突击队”,调动三台挖掘机抵达王家河村2组,进行河道疏浚及清理居民住房通道。经过连续奋战,保障了道路的运行,帮助灾区恢复交通秩序。“党员就是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参与抢险的老党员晒得黝黑的脸上,汗水与泥水交织成别样的勋章。

束拳脚攻坚抓铁有痕,勤协调一切以民为本

项目部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宁可绕路多走5.5公里,也不打扰居民生活。

施工中,部分管线区域涉及居民坟包,项目方充分尊重当地民俗、保障居民权益,主动协调建设单位,联合设计单位调整管线。这虽增加了施工量,让麦收前完成5.5公里输水管线施工任务更具挑战,但坚守了民生为本的原则。

对于靠近居民生活区的施工部位,为最大程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降低噪音和扬尘,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调整施工顺序与管线,实行 “两班倒”:白天在居民区附近进行管线开挖,晚上开展敷设回填作业,全力降低施工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

常走动心系项目履约,望出彩再塑卓越品牌

蟠龙塬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项目是落实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和省、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重大举措,也是蟠龙塬区广大群众翘首以盼的重大民生工程。

在宝鸡项目的建设现场,“常走动” 三个字早已成为团队成员的行动指南。这种深入一线、主动对接的工作作风,不仅是项目履约的坚实保障,更成为企业重塑卓越品牌的生动注脚。作为基础建筑公司在宝鸡市的开篇之作,该项目无疑承载了分公司深厚的期望与热情。为了顺利推进项目履约,分公司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

一是脚步丈量民情,沟通架起连心桥。为加强沟通,分公司专家、项目领导下基层,邀请村民代表共商项目进展与问题,耐心解答疑问、采纳合理建议,确保项目贴近民生、惠及百姓。

二是走动破解难题,实干筑牢履约根基。“履约不是一句口号,要靠双脚踩实每一步。”召开多层级组织协调会,上协调建设单位,下深入协作单位,听取建设各方工作意见,深入梳理项目生产重、难点,提出应对对策,确保了项目节点如期兑现。

三是采取“包保+划分责任田”的特殊方式,分公司将该项目纳入重点管控项目清单,按照包保责任清单,安排分公司专责领导驻守蹲点,点对点解决项目建设疑难杂症。

如今,自来水管道里流淌的不仅是清水,更是城乡融合的活力、民生改善的希望,以及企业与地方共生共荣的深厚情谊。

当“放心水”流进寻常百姓家,水电三局的品牌形象也随之融入了蟠龙塬的烟火气里,成为“责任”与“卓越”的代名词。在这场跨越城乡的供水接力中,每一米管道的延伸,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深情回应;每一滴清水的抵达,都是对民生期许的有力作答。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