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智能化建造助力年底实现导流洞贯通 | ||||
| ||||
日前,山西卫视新闻联播聚焦国家重大水利工程进展,报道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进入全面建设新阶段。作为黄河流域水沙调控体系的关键工程,项目自2024年7月开工以来,通过科学组织、技术创新,持续推动工程建设提质增速。目前,由水电三局承建的导流洞施工等重点标段正24小时轮班作业,全力冲刺年底前打通导流洞、实现截流目标的节点任务。 古贤水利枢纽作为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其建设进程始终备受关注。该工程位于黄河干流中游,横跨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县,设计总库容13.98亿立方米,装机容量210万千瓦,兼具防洪减淤、水资源调蓄、生态补水、农田灌溉及清洁发电等综合功能。工程建成后将与小浪底、三门峡等水库形成联合调度体系,显著提升中下游水沙调控能力,预计可使黄河中游干流防洪标准由30年一遇提高至100年一遇,为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提供战略支撑。 施工现场,项目团队正全力推进1号、2号导流洞建设。该标段涵盖1638米洞身开挖支护、混凝土衬砌及固结灌浆等核心工序,同时承担出口边坡开挖支护、明渠混凝土浇筑、跨渠交通桥建设等配套工程。针对复杂地质条件,项目采用“短进尺、强支护、勤监测”的施工策略,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时监测洞室变形,通过智能拌合站精准控制混凝土配比,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滴水不漏”的行业高标准。同时,创新引入“智慧工地“管理体系,构建起覆盖全工区的智能监测网络。在作业现场,人员定位智能安全帽实时追踪施工轨迹,智能门禁系统自动核验人员资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精准预判岩体结构,通过BIM模型与施工数据的实时交互,实现进度模拟、资源调配等关键环节的数字化管控,推动项目管理向“可预测、可控制、可优化”的智慧模式转型。 作为黄河流域治理的“压舱石”,古贤水利枢纽建成后每年可增加供水能力5.6亿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420万亩,年发电量达44亿千瓦时。工程通过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将形成总库容达154亿立方米的“水沙调控航母”,为根治黄河水患、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随着工程建设全面铺开,这条承载着千年安澜梦想的母亲河,正在书写新时代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