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抽水蓄能电站完成两项节点任务


发布日期:2025-10-31 信息来源:一公司/中西非公司 作者:完鑫臻 摄影:刘建东 字号:[ ]

日前,由水电三局承建的甘肃玉门抽水蓄能电站C3标项目下水库弃渣场管涵外包混凝土浇筑作业顺利完成,2号泥石流排导洞衬砌施工任务全部完成,两项节点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此次完成浇筑的管涵是弃渣场区域的核心排水设施,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渣场的排水效能与长期运行安全。外包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浇筑厚度50厘米,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经专家审查优化后的方案执行,特别注重控制沉降缝的布设间距,使其精准匹配设计要求的15米间隔,有效保障了结构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适应性与整体稳定。项目部围绕施工方案进行了周密部署,结合管涵施工与后续盲沟填筑工序的衔接特点,制定了“分段施工、同步保障”的作业计划。通过科学划分施工单元,项目部进一步明确了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到后期养护等各环节的时间节点与质量控制标准,确保工序间紧密衔接、连续推进,最大程度提升了施工效率。在资源组织方面,项目部统筹调配现场施工力量,配备了50型振捣棒等专用机具,有效保障了混凝土的浇筑密实度与整体成型质量。同时,组建了专职养护小组,配备洒水车等设备,严格落实混凝土浇筑后的持续保湿与养护措施,防止裂缝产生,确保实体工程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作为电站的核心防洪设施,2号泥石流排导洞全长477.5米,采用3米×4米的城门洞型断面设计,衬砌结构为C25混凝土,衬砌厚度40厘米,出口箱涵段的底板及边顶拱厚度更达到60厘米。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面临7.69%的较大纵坡及局部V类围岩等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在施工组织方面,项目部严格按照批复方案执行,科学统筹各环节,采用“出口箱涵-洞身段-明渠”的分段施工模式,其中底板浇筑自出口向进口推进,边顶拱施工则利用12米钢模台车分段实施。在质量控制上,项目部严格落实“分层浇筑、动态控温”等关键技术要求,有效保障了工程实体质量和结构耐久性。

下一步,项目部将持续深化“方案引领、质量为先”的管理理念,严格遵循既定方案中的各项技术要求,通过精细化管理手段保障后续工程高效、有序推进,全方位保障玉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安全、优质、高效推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