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的人 | |||||
| |||||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喜欢上键盘敲击时发出的声音,伴着这清脆的敲击声,一个个字在电脑屏幕上跳出来,心底的声音,也随着码出来的字符流淌、定格。 码字,对于一个国有企业的党务工作者,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受家人们的影响,我打小就喜欢阅读文字,小学开始学写作文以后,便养成了做摘抄、写日记的习惯,大学报了心心念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了所学专业,是件很快乐的事情,于是乐此不疲地奔波图书馆读书、埋头灯下伏案写各种感想。但毕业以后,渐渐发觉,当爱好转为职业是件痛苦的事情,一篇好的材料、稿件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框架、格式要求,经过数次的推敲、修改、打磨,耗费无数时间、精力才能成稿。“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时间久了,感觉码字的爱好,不经意间便被看似枯燥的工作渐渐消磨。 爱好虽然消磨,但也没有放弃码字,工作之余还是会将一些感想付诸笔端。一个平凡的日子,我将一篇新闻报道投给了公司新闻中心,本想着会石沉大海,结果数日后得知发表在中国电建网站上了。我在喜悦之余仔细阅读,发现编辑将文章进行了精心修改,并配了张青春洋溢的图片。这件事,让我受到了鼓舞,不禁扪心自问,到底是让灵感如水东流,还是付诸笔端。 这个问题的答案,后来我找到了。培训中有位老师,也是同行业的前辈,一直笔耕不辍、佳作不断,尤其擅长写人物通讯,在这次新闻采风活动培训中,她向我们讲述自己如何寻找写作灵感、进行细节描写,推敲琢磨、孜孜求索的态度使我折服。她虽不是科班出身,但凭着对写作的热爱,勤于动笔记录生活,也扛起了单位新闻工作的一面大旗,其文质朴自然,却又意味深长。 在参加水电三局骨干通讯员采风活动时,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更加清晰起来。电影《不止不休》中有句话“其实很多记者做久了,就纯粹把记者当成一个职业了,而不是理想,希望你不是这样”。于是我在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在渐渐丢失自己当初的理想。几天的学习和实地采风,让我感觉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我依旧是那个爱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做笔记的学生,只是身边的同学,变为来自各单位各岗位优秀的同事们,我也很庆幸,能遇到这么多热爱码字的人。老师们则是行业的前辈和地方媒体的资深记者,虽然授课风格各异,但课程的针对性、应用性都很强,我和众多学员们都表示受益良多、收获颇丰。 “纸媒时代最可爱的就是,你永远是一个奥德修斯,有一段漫长旅途,充满冒险,充满发现,但保持着高尚的思想和特殊的兴奋”。我自问,虽然不能称之为是一名媒体人、新闻人,但作为一个热爱码字的人,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愿你与我同道,一起梦笔生花……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